跳到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搭建自己的网站?

浮躁的社交

自2019年开始,我便减少了在社交媒体发布讯息。到2022年时,已经彻底停止在社交平台发布个人内容。

我身边的人们精装自己的“朋友圈”,传播着千篇一律的内容,互相攀比着。这让我感到非常浮躁。

而且他们也并非过着内容中看似很美好的生活。

那时意识到,花很多时间去关注那些并不真实的生活,对我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我同时停掉了这种信息获取方式。

我不愿意参与进这样的无聊游戏,因为虚荣心是喂不饱的

内容

有一次我偶然翻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日记本,发现自己儿时的想法非常有趣。

但是后来回看自己没有写日记的人生中,我很难找到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我只能靠回忆来保留自己人生中转瞬即逝的有趣想法。

这种感觉在2016~2019年尤其明显,我时常会产生一种“人生被偷走了”的错觉。

我也不太愿意在今天使用“日记”这种载体来记录信息。

我需要有一个媒体,真正地把那些值得记录的东西写下来。既是帮助别人,也能让我记住自我

所有权

我曾经设想过很多记录方式。

  • 如果用纸笔写文章,那么效率会非常低(我写字很慢),而且也没办法插入图片。
  • 如果发社交媒体,我的格式会非常有限。别人也可以随意评论,平台也可以随意删除。
  • 如果做成视频,那么花好几天去写脚本、找素材、剪辑,大概率只能表达很少的内容。

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学会做个人网站非常重要

我不需要担心:

  1. 依赖平台。十年以后需要了解自己的创作,需要依托某个软件,说不定账号密码都已经忘掉。像是2025的今天,被迫使用优酷、土豆、贴吧……
  2. 违反社区管理规定。我的词汇会被和谐,或者明天起来一大早就发现“自己的文章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被删除,甚至封掉我的账号。
  3. 格式限制。写下的东西,在哪里开始折行,哪里可以留白,哪里可以插入图片,图片的尺寸怎么调节……这些问题,几乎都在被社交媒体限制。
  4. 内容讨好。如果使用社交媒体记录,那么会被迫地和其他人的资讯形成对比。点进自己主页的人,很可能会被迫看到其他“推荐的内容”。就像是有人去你的店里逛一逛,里面却全是其他店的广告一样。
  5. 被贴标签。平台发布的内容,会被“算法”打上标签,从而只推送给“感兴趣的人”,那么本质也是在为别人搭建信息茧房。
  6. 被迫更新。当社交媒体的软件更新时,排版可能会坏掉。又或者是被迫习惯新的界面和操作逻辑。
  7. 使用门槛变高。自己的读者或是观众,需要各种扫码,手机号验证,才能查看内容。

如果搭建自己的网站,我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内容上就可以了。

而且,搭建网站这件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花一些时间学习,并且付诸行动。小小的代价,就可以让自己真正拥有自己的创作内容

我也非常建议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因为这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