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不真诚

· 阅读需 5 分钟

老实说,我是个不真诚的人。(如果这是假话,那么我不会说自己不真诚;如果这是真话,那么我的表现却违背了我的表达。)

如果你听过古巨基2003年专辑 《游戏基》 中的主打歌 《必杀技》,之所以歌名叫做“必杀技”,是因为它传达了一个“爱情没有技巧,真诚才是必杀技”的观念。

我很喜欢听,特别是当我听不懂粤语的时候。

不过嘛……

这种观念对我来说,真是一派胡言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真诚往往换不来回报,谎言也不总是美好的对立面

星际牛仔·天国之扉

· 阅读需 16 分钟

最近重温了2001年的动漫电影——《星际牛仔·天国之扉》

整理文件夹的时候恰好看到这部片子静静地躺在那个落满灰尘的文件夹里,意识到自己已经许久没有再回味这艺术品。于是我果断挤出点时间,抛开手里的事情,打算好好再享用它一遍。

记得上次看还是三年前,那时我对于剧中的关注点与今天也不太一样。

过去的我,关注点都在于:

万宝路香烟

日清方便面

纸面参数

· 阅读需 4 分钟

空调

最近开始入冬,气温也骤降得厉害。

当我打开空调的时候,我注意到调整风速的页面,一共有7档调节选项,和一个“自动”(Auto)。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不起眼的“自动”,蕴含了许多人类科技的智慧结晶

传统的调节风速,只需要控制风扇转速就可以了(通常是电压控制)。但是如果使用“自动”,就需要调用温度传感器来辅助。

例如:如果此时房间的温度是19°C,我的目标设定温度是26°C,那么温差为7°C。根据傅立叶定律 [^1] (Fourier's Law),随着时间推移,温度传递的速度会逐渐降低。所以在“自动”选项下,空调会增大风速,来保证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充分的热交换。当室温接近目标温度时,降低风速,平衡功耗与噪音。

工程师需要写下多行代码,仅仅是服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功能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实际情况下还需要借助更多的知识,制定更多的策略来应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但当他们做到这些之后,不会让产品宣传页面多出更多内容

应该也没有品牌会在宣传海报里说 “我们的风扇 Auto 选项超级无敌好用!”。

这往往导致这些商品性能数据并不凸出。

三十九岁

· 阅读需 4 分钟

有时候,我会好奇自己去世后的世界长什么样。

其实,所有的哲学都在探讨一件事,即——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

看到过有人说,自己家乡的老人,到了90岁,生前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哎……还没活够”。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非常非常害怕……

但我根本不怕死。死亡一点也不可怖!

我害怕的是,将来有一天自己老了,会变成他们那样。

我想,一定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留下了许多碌碌无为的遗憾,才会如此眷恋这个世界。

视角

不过我自己的看法在常人眼中,就十分古怪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宽度,而不是长度

这句看似有些“鸡汤”的话,却让我感同身受。

许多时候,我宁可变成绚烂的烟火,短暂燃烧过后归于尘埃。也不愿意头顶长出蘑菇,每天靠1000L的WD-40(除锈剂)度日。

而我观念的古怪之处,就是——默认自己39岁就会直接去世(前提是我能幸运地活到39岁)。

盗版与假货

· 阅读需 7 分钟

偶尔看到别人谈论盗版与假货,但似乎有许多人会混淆这两者的概念。

依我个人的浅见,盗版与假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区分

“盗版”指的应该是绕过审查机制,以更低廉的代价获取,在使用上和正版没有区别的某种事物。

“假货”指的应该是功能和使用体验完全与正品不相符,通过欺骗来让人购买或使用的一类事物。

当然,两者都很糟糕。

四种人

这里就产生了四种与两个概念相关的人:

  1. 传播盗版的人
  2. 使用盗版的人
  3. 传播假货的人
  4. 使用假货的人

如果按照恶劣程度做出排序,那么对于我来说,3>1>2>4。(4也可能完全不恶劣)

孤独

· 阅读需 1 分钟

我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大多时候我都一个人待着。

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玩游戏、一个人听歌、一个人演奏……

爱别人之前先爱自己

· 阅读需 6 分钟

外出

昨天难得外出,去银行处理业务。

当我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背上我外出用的“社交型皮包”就出门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刚出门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还好我有先见之明,出行前我带了雨伞。是用防水袋装着的,挂在我的背包上。

可是即便我撑开伞,雨点打在地面,溅起的水花仍然弄湿了我的鞋袜,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甚至让我一度萌生退意。

一方面我喜欢雨天,因为雨点哗啦啦的声音会掩盖掉部分人类存在的痕迹,路上的行人也会少一些;另一方面我讨厌雨天,下雨天是阴冷的,它把飞机困在机场、把人们困在方形盒子里、还给那些风湿病人带来痛苦……

撑伞

我需要步行五公里(我不想打车,我知道走一走对我的健康有好处),路途很久,所以也需要花点时间。当雨势开始渐小之后,行人也从巷子里的各个角落探出头来。

我看到许多人并没有带雨伞,他们任雨点落在自己的身上。有一个小男孩让我印象深刻,他不紧不慢在雨中行走,他的步伐舒缓得像是在跳舞,让我一度想到了电影 《雨中曲》 的画面。

我自己就不太浪漫了,雨点休想碰我分毫

他们这些行为和十岁的我别无二致,小时候放学的我,就偶尔会在雨中慢悠悠地散步,因为冰凉凉的感觉很舒服(其实是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用洗澡了)。为此我的父母也常为我多花医药费,而我又不知道“生病”和“痛苦”是挂钩的。

但今天的我实在难以接受这种场面。

那些淋雨的人,很多甚至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衣着不菲,戴着漂亮的镯子,不像是穷苦人。可他们却不愿意等雨停,或者是叫 Taxi ,或者是临街边买把雨伞……

就像是我父亲,也总是淋着雨去上班,即便我提醒他带雨伞,他也会出于懒惰而淋雨。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专业和业余

· 阅读需 5 分钟

概念

我总是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听到人们讨论“专业”和“业余”,但是这些讨论无不例外地让我觉得厌烦

因为这个概念本来是用来快速了解一个人的“谋生手段”是什么

可今天大多的人都在曲解它的本身含义,并且赋予其多余的意义,这些意义往往没有任何价值。(譬如水平的高低,投入的多少……)

在我看来,这两个名词都是缩写词。

“专业”指的应该是“专以为业”,其含义是“专门以……作为行业”

“业余”指的应该是“业外之余”,其含义是“本职行业外的其他剩余”

停止报考音乐学院

· 阅读需 9 分钟

我几乎不建议任何“非常认真想要学音乐”的人报考音乐学院,在我多年学习音乐经验之下,我着实不认为这是一个适合学习音乐的地方。

音乐学院的缺点

一.换老师困难

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的音乐学院,想要申请换老师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其实我们遇到不适合自己的老师的概率其实相当大。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学生可以决定的

即便运气很好,成功换了老师,也意味着需要练另一套曲目,因为每个老师擅长的曲目和他们的教学方式也不太一样。这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二.被迫学习某一套教材

基本上进入了某音乐学院,就意味着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某一套教材和体系。

譬如国内绝大多音乐学院最常见的就是苏联的“斯波索宾”系列的体系。但是音乐应该是包容的,事实上没有哪一套音乐体系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学生基本没得选。

三.面对不合理的“录取机制”

要想考取中国的音乐学院,需要艺考分数+文化课分数。但是录取的衡量不是标准,而是筛选。(资源是有限的)

即:如果有1000个人报考招100个,如果有10000个人报考也招100个。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可能今年拼尽全力也无法考上的学校,三年以后门槛变得极低,或极高。(正如现在音乐考级经历的事情一样)

但艺术并没有标准的衡量机制,简单地用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去衡量艺术恰恰是最荒谬最反艺术的(这里特指的是演奏分数占比)。这种选拔只能考验技术是否合格,即便卷到头也只能选拔出“钢琴演奏员”而不是“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