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优雅"!
我超级讨厌“优雅”这个词。我始终认为我的行为准则更接近“礼貌”和“冷漠”。
但我也有粗鲁和热情的一面,甚至如果我想,我很可能随时把这些特质表现给我的朋友,因为我的性格里有相当神经质的一面。
原因
我厌恶这个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词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本质对艺术家丰富且深刻生活体验的否认。
而把“音乐”和“高雅”联系在一起,以这样的方式理解艺术,根本就是对艺术的谬误。在我看来,只有对生活有足够的认识,能感受生活的分量,以“人类”的视角观察世界,才能掌握音乐这门艺术。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通过演奏,把音乐“阐述”给听众。
如果是把正确的音符弹出来,那么在这件事情上,机器可以做的比人类精确无数倍。所以长久以来的学琴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东西促使人们追求音乐?”。后来我给了自己一个至今都深信不疑的答案——音乐是人类意志的延续。
举个例子:当我演奏萧邦的E小调前奏曲(Op.28 No.4)的结尾时(那是三个柱式和弦组成的终止式),谱面上只写了 ppp (极轻声奏出)。我经常会选择第一个和弦符合谱面,声音轻一些,第二个和弦相对第一个要更重一些,第三个则是要突出左手的低音,但右手最轻。
因为整个曲子前面的设计是和弦音分别无规律半音下降,这也许是表达某种低落,或者是事物的溶解。并且萧邦是在马略卡岛期间创作的这首曲子,那是他人生的低谷期之一,这也是众多萧邦音乐中主题最接近死亡的之一。
第一个和弦对我来说就像是某种恍惚地尝试,第二个和弦更像是对面死神的挣扎,第三个和弦最终像是生命的沉没,但又有最终依旧死亡的无奈(所以我会轻声并且强调左手表示某种消极的情绪)。
当然可能我也随时会有其他的理解,别人也可以对这个“ppp”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如果演奏者失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就不可能赋予这些谱面记号意义,那么演奏就变成了“人类识谱击键模拟”。
我的回应
而形容别人"优雅",像是在说"这个人肯定不是个好的艺术家,应该缺乏生活体验。"
又或者像在说"这个人穿着打扮真是雅,至于他的音乐?抱歉我没太注意。"
如果这样的词用来形容我,那么对我而言,即便明知他们并无恶意,我也不会表现出慷慨的一面,也就是"理解,但不尊重"。因为作为个体,我不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去考虑那么多,我只需要知道,这个词如果形容的是我,会让我非常反感,就足够了。
回看历史
另一方面,即便是萧邦这样的以“优雅”著称的钢琴家,我认为其优雅的部分也是他的琴声。人们总是用“细腻”来形容这种声音,而用一丝不苟来形容他的穿着。我阅读过一些他的传记。有很多形容他的琴声优雅的,但几乎没有形容他弹琴优雅的。因为这本质是大错特错,让我来技术性上做一些分析:
萧邦弹琴时坐得比较低,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力度,尤其是 ppp (极轻)。
萧邦弹琴时身体略微靠后,是因为这样更容易观察到整个钢琴键盘的布局,并且可以帮助虚弱的萧邦获得一个舒展轻松的发力方式。
萧邦弹琴时几乎不动身体,既是因为萧邦体虚弱,这可以帮助他节省体能。同时因为他追求的是声音的“相对区别”而不是“绝对区别”,这会让他不需要太多身体力量帮助就能获得他想要的声音。
在音乐上,他所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具体的目的而服务。简单地把萧邦想成"这样做很优雅",根本是肤浅。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当智者想要伸手触碰月亮的时候,愚者只看到了他的手指"。
再说了,听音乐的人如果走神去关注演奏者的形象,那么听音乐这个行为本身,也就不再纯粹了。
并且,随意评论别人的穿着或动作,这件事本身也是相当"不优雅"的!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