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错音

· 阅读需 6 分钟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准备艺考的学生,打算用萧邦练习曲Op10 No.1参加艺考演奏。结果评论区有人强烈建议不要选择这首,理由是:很多评委老师打分考量错音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错4个以上几乎就会得到很低的分数,而这首曲子又很连贯,错一个几乎后面就会错一片

事实上,我觉得他是对的。如果没办法得到高分,就会影响到自己升学的可能性。所以每个学生应该要讨好老师,吗?

要我说,要是所有学校都用这种方式培养音乐家,那这片土地的音乐就完蛋了!

例子

  • 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在初到巴黎创业的时候,因为天性懒惰疏于练琴,所以音乐会上错音连连。但是他演奏的气势和连贯性确实征服了听众(不过不练琴还是要引以为戒)。

  • 在很多年以后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在他的个人独奏会上,演奏了萧邦的B小调奏鸣曲(Op.35),大获成功。当他从台上走下来的时候,神色凝重,和鲁宾斯坦说:“天哪,我紧张死了,我弹错了一个音。”这件事让鲁宾斯坦非常嫉妒,因为在他看来:要是自己弹一场演奏会,可以做到只错一个音,他宁可少活10年。

  • 又或者是圣·桑,当作曲家在钢琴上工作,有时状态不好,错音就成片成片地出现……

  • 更别提像是弗朗茨·李斯特这样的超级钢琴家,全世界公认的“钢琴之王”,他可以在几周的时间学会萧邦的全套练习曲,并让萧邦发出“要是我能像李斯特一样演奏自己的练习曲就好了……”这样的感慨。可是鲜少有人知道,李斯特同其他钢琴家一起参与社交活动时,李斯特的视奏,总是错音最多的那个。但是这根本阻挡不了他了解曲子,因为他在关注更深邃的东西。

即便是如此优秀的钢琴家,也会错音

错音不重要

错音是非常正常的,任何人都会弹错。对于那种“从小被父母逼着学钢琴,弹错一个音就被扇耳光”的行为,我不理解,也永远不想理解。

这种学琴的压力,让他们总是做着重复的而没有进步的事情。就好像永远打扫一张桌子,桌面擦干净之后又立马擦桌腿,然后擦桌腿时弄脏了抽屉,擦抽屉的时候桌面又落了新的灰……

可是还有椅子、地板、书柜、窗台要打扫。我们总是要前进的不是吗?总是做着重复的事,人生就被浪费掉了

这种不允许错音的风气甚至吹到了听众那里。今天许多人去听音乐会,仿佛是要拿着乐谱去“检查”(我想说“巡视自己的乐手们”)。要是有一个地方不符合谱面,那就成了不尊重作曲家(不按乐谱指示演奏,某种程度来说也是错音)。要是弹错了音,那简直是触犯了天条,仿佛这些听众才是作曲家本人一样!

我能理解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因为音乐总是有门槛的,每个人对音乐理解阶段不同,听到的内容也不相同。很多人无法听出转调、主题的变奏、复调声部、结构……当他们无法理解作品的时候,关注点就只剩下了弹的正确与否

甚至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演奏家是否弹对。所以只要演奏家不停下来,就可以糊弄过去,大家就会以为曲子本来就是这样的,是正确的。

什么重要?

可是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正确”。真正重要的是音乐的灵魂、背后的表达、是否达成了乐句的意图……我始终认为,不论是为朋友演奏,或者是参加考试之类的,弹错了根本没什么关系。因为即便弹错了也不影响你的表达

就像阿图尔·鲁宾斯坦晚年在录制专辑的时候,总是喜欢挑一些更符合他内心表达,但是错误没有特别多的版本。而不是挑毫无错音的版本。

我宁可无畏地错音,然后当面临别人的议论的时候,我可以高傲地指责他们“不懂音乐”。

我也不愿意畏手畏脚地演奏,仅仅是为了维持那个“完美无瑕”音乐家的形象。(似乎完美也并不存在)

为什么我们会讨厌“赛车手吴牧野”或者是“作曲家马克西姆”那样的演奏呢?他们也不按照曲谱指示演奏,或者是错音成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违背了原作曲家的意图”。当演奏家忽视乐句背后的意义,仅仅简单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声响效果”,就会不可避免地把“演讲”变成“朗诵”。前者的重点是内容,后者的重点是腔调

错音也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尊重“听众”。当你举办一场演奏会,你的听众可能下了班,走进了音乐厅。他们可能也不是很懂得音乐,因为他们也许是上班族,每天都在忙生计。但是他们花了钱,那来之不易的钱。他们用这笔钱,来看你的演奏。所以你有义务,把音乐的真正面貌展现给他们,把你的音乐自我展现给他们。

所以在这个角度,我认为精心准备演奏会,把技术打磨得完美无瑕,是一种对听众的尊重。我也希望每个演奏家都能这样做。

同样地,对于录制唱片和专辑。演奏家们常常会忽略一个简单的常识。那就是——只需要演奏一次,就可以重播无数次。也许这一次的录制,会传进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耳朵,也许是一千次,一万次,一千万次……这些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这个作曲家,第一次听你,甚至第一次听音乐。错音会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

所以在这个角度,我也认为一丝不苟地完成录音,也是对听众的尊重

放轻松

但是,如果是为老师演奏,为朋友演奏,甚至是演奏会,最重要的应该是尊重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值得尊重的。

不应该畏手畏脚,最后失去表达。应该大胆地追求音乐,偶尔错音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甚至今天的录音也不再需要那么恐惧错音了,因为不论是通过MIDI录制,或者是后期技术,都可以掩盖瑕疵。

所以,大胆地演奏吧!不用过分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了解你演奏水平的,只有你自己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