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报考音乐学院
我几乎不建议任何“非常认真想要学音乐”的人报考音乐学院,在我多年学习音乐经验之下,我着实不认为这是一个适合学习音乐的地方。
音乐学院的缺点
一.换老师困难
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的音乐学院,想要申请换老师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其实我们遇到不适合自己的老师的概率其实相当大。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学生可以决定的。
即便运气很好,成功换了老师,也意味着需要练另一套曲目,因为每个老师擅长的曲目和他们的教学方式也不太一样。这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二.被迫学习某一套教材
基本上进入了某音乐学院,就意味着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某一套教材和体系。
譬如国内绝大多音乐学院最常见的就是苏联的“斯波索宾”系列的体系。但是音乐应该是包容的,事实上没有哪一套音乐体系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学生基本没得选。
三.面对不合理的“录取机制”
要想考取中国的音乐学院,需要艺考分数+文化课分数。但是录取的衡量不是标准,而是筛选。(资源是有限的)
即:如果有1000个人报考招100个,如果有10000个人报考也招100个。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可能今年拼尽全力也无法考上的学校,三年以后门槛变得极低,或极高。(正如现在音乐考级经历的事情一样)
但艺术并没有标准的衡量机制,简单地用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去衡量艺术恰恰是最荒谬最反艺术的(这里特指的是演奏分数占比)。这种选拔只能考验技术是否合格,即便卷到头也只能选拔出“钢琴演奏员”而不是“钢琴家”。
四.不合理的考题
几乎所有的音乐学院,都包含大量考试。譬如下面的题目例子,没有任何考试的必要。因为这种文字游戏对于理解音乐没有任何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76分,4分一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钢琴上的白键就是基本音级。
B、一个八度内的键有6个全音和12个半音。
C、五度相生律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适用于多声部音乐。
D、变化音级有五种:升音级、降音级、重升音级、重降音级、还原音级
更别提还有那种考 xxx 冷门作曲家是哪个时期的,这种题除了考察对音乐史是否足够了解(甚至这种了解也不见得真的丰富),没有任何的意义。
因为我也可以主张舒曼没有听过周杰伦,从而狠狠地扣舒曼的分。
五.违背艺术理念
事实上艺术是贯穿一生的,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四年(本科)学完艺术,学到“出师”,因为艺术是无法穷尽的。我认为音乐学院目前最好的理念应该是“在四年里,培养出学生终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我目前看到的音乐学院,这方面做得都很糟糕。因为不合理课程的内容、考题的安排与活动,让学生大量的时间被不重要的东西给侵占。这让他们更加难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家。
我认为长远下来最好的理念,是把大学的体制改成类似“音乐机构Plus”的地方。包容地收纳社会上任何年龄段的学生,然后有完善的初、中、高级的老师执教他们。并且取消四年毕业的制度,取消大班课(小班课已经是艺术可以学习的极限了),改为课题毕业制。
六.船大难掉头
艺术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且需要和时代接轨。
譬如现代化的音乐学院都会教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的使用。但是这个行业每年都有新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在AI大行其道的今天。音乐学院想要更换教材,从规划,申请,审批,印刷,排课……有太多流程。
即便如今新的音乐思想发展成理论,等被编入教材也可能需要好几年。
往往导致学校还在用上世纪的教材,但这些教材早就脱离时代了。而这只是音乐学园知识体系落后的冰山一角。
七.没有自由的练琴时间
在音乐学院想要练琴,就必须约琴房(或者是校外花钱租琴房)。
不过琴房可不是那么好预约的,而且学校的钢琴普遍质量不高,状态也不会太好。事实上在2025的今天,买一台顶级的可以应付所有练习的数码钢琴(电钢琴),大概只需要花20000人民币。(和动辄几十万的三角钢琴或300元/小时的校外琴房费用相比是非常便宜了)。
八.昂贵的学费
艺术类的院校学费普遍比其他院校要高,这已经是常识了。
光是要想成为院校学生,就得做出相当多非比寻常的努力。考上之后又需要付出更多的学费和精力,可是收获却很难成正比(这里指的不单单是金钱)。
如果真的很想学好音乐,这些学费可以用来买太多教材、设备、唱片.....而这些都会属于你个人,而不是交了学费在学校里体验(租用)几年看上去很高级(也很可能并不高级)的设备。
如果把那些为了应付考试、参加比赛的时间,拿来克服技术难点,开新的曲子,那也会收获更多。
九.劣质招生
很多音乐学院几乎重点都是传统音乐,因为这些真的是非常好的东西。
可今天大多数人是非常浮躁的,导致这类音乐受众占比非常少,也难以变现。
音乐家也是人,音乐家也需要吃饭。
学校维持运营,往往会招收一些愿意花高价钱来混文凭的学生。这样学术不精的人最后可以说“我考上了 xx 音乐学校”。这大大降低了这个学校的文凭公信力,这个文凭贬值速度也比其他行业快更多,可是似乎学校又没办法停止做这样的事。
音乐学院的优点
当然一昧地提音乐学院的缺点那就是诋毁了。所以也来说说优点
一.人脉资源
考上音乐学校之后,你的同学未来可能会成为独奏家、指挥、作曲家……说不定他们对你未来的事业有帮助,而且能和未来的音乐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也是很棒的经历。如果你非常优秀,你的老师也会带你敲开艺术之路的大门,前提是你愿意这样做。
二.音乐氛围
在学校里,身边的人和你一样是考学进来的学生(除了少部分劣质学生)。每天会被督促去上课,看到身边的人进步,你也会受其鼓舞。毕竟一个月不摸乐器在学校似乎是行不通的,尽管这种氛围可能让人有压力,但是它会让人进步。而且有机会参加室内乐,四手联弹之类的有趣的艺术生活。
三.文凭
拿到专门艺术类的本科、硕士、博士文凭。不过我觉得意义不是太大。
四.缓冲期
如果直接闯进艺术世界或者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道路,那么在艺术学校内,可以享受更便宜的饭菜和住宿。几年的时间,也足够让自己的艺术水平更进一步,对确定人生目标更有帮助。
五.大学生优惠政策
有很多音乐学院和一些网站、论坛有合作,以大学生身份可以获得某些音乐服务的优惠。不论是某些实体设备,或者是类似 Tonebase 之类的学习网站,都可能对大学生有优惠。
六.渠道
在音乐学校内,大家会有很多不用的曲谱,乐器。你可以很容易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他们。
另一方面,结识一些朋友后,也许你们可以互换曲谱、分享指法……
谈谈我的看法
如果有天赋和条件,应该在年轻时优先找靠谱的老师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基本所有的技术难点。这个老师可以是已经成名的艺术家,或者是学校里的某个教授(认准教授比认准学校重要得多),也可以是信得过的私教老师……
然后把学校当作是事业的踏板而不是救命稻草,因为后者只会让你养活学校和带动周边经济。能力很强的人也可以在艺术世界独当一面,开启自己的生活。
如果天赋不佳或者是客观条件不足(大部分人),我认为应该放弃过早地确立人生目标(也就是不要报考音乐学院)。选择一个更容易谋生的主业,把艺术当成贯穿一生的副业。不要过分在乎是否有科班经历。当自己将来能力足够强大时,可以考虑逐渐把事业重心靠向艺术。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衡量“自己考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终究需要去衡量一件事,即——在许多方面做出让步和妥协达成自己的目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仅仅是靠着热爱和满腔热血,很难在艰难的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有些时候也需要务实,但是又不能失去理想。总之,要找到那个平衡点,找出适合自己走的道路。
现如今,我几乎不推荐90%以上学习音乐的人考艺术学校,除非你真的很优秀,并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