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立“在听”板块?
听音乐逐渐丰富
我过去偶尔也会和朋友分享音乐。
尤其是流行音乐,它们是我的音乐启蒙。
但过于简单的流行音乐逐渐开始让我不再追捧,我开始听R&B、JAZZ、摇滚……
到了后面,连这些和声丰富、一秒转音十八次的音乐,也满足不了我了。
于是我搜罗了许多古典乐来听,发现这里面实在蕴含了太多宝藏。
碰壁
这时候,我发现别人常常难以理解我的分享。即便我只是想分享一种听音乐时情感,他们也往往难以Get到。我的朋友们对这些音乐也不太感兴趣,甚至觉得很难听。
在他们眼中,我的“音乐口味”一定是很重了。
我觉得他们完全误解了我,也误解了那些音乐,更忽视了那些音乐中真正美好的部分。
他们也往往不愿意听我过多介绍,就像他们总“碰到了一首歌难听的部分,就会立马切下一首”一样。
所以我逐渐开始停止和朋友分享音乐。
品味
大多数人的品味都很差,尤其在他们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事的时候。
而我身边即便学乐器的朋友,也总是拿“我又不当音乐家”来逃避学习。
所以总是“听个感觉”、“听个旋律”……
被分享
我经常会收到朋友分享的音乐。
即便我不喜欢,我也抱着“要不听听看,说不定会是好作品”看待。
总是会出于礼貌耐心听完,然后发现:果然不喜欢。
这些作品往往品味不佳,即便有少部分优秀的,也和我的“音乐哲学”相悖。
建立自己的音乐分享库
通过在这里分享音乐,既可以让我记录自己的音乐情感。
也让我完整地写下我的音乐情感(我不希望在其他平台留下评论)。
也让我阐释了自己的音乐品味,作为回应朋友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这些分享也许会成为其他人听音乐的信息来源。
同时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主动接收讯息,而不是被我“按头推荐”。
所以,我希望这些分享可以让人爱上音乐,从而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