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音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准备艺考的学生,打算用萧邦练习曲Op10 No.1参加艺考演奏。结果评论区有人强烈建议不要选择这首,理由是:很多评委老师打分考量错音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错4个以上几乎就会得到很低的分数,而这首曲子又很连贯,错一个几乎后面就会错一片。
事实上,我觉得他是对的。如果没办法得到高分,就会影响到自己升学的可能性。所以每个学生应该要讨好老师,吗?
要我说,要是所有学校都用这种方式培养音乐家,那这片土地的音乐就完蛋了!
例子
-
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在初到巴黎创业的时候,因为天性懒惰疏于练琴,所以音乐会上错音连连。但是他演奏的气势和连贯性确实征服了听众(不过不练琴还是要引以为戒)。
-
在很多年以后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在他的个人独奏会上,演奏了萧邦的B小调奏鸣曲(Op.35),大获成功。当他从台上走下来的时候,神色凝重,和鲁宾斯坦说:“天哪,我紧张死了,我弹错了一个音。”这件事让鲁宾斯坦非常嫉妒,因为在他看来:要是自己弹一场演奏会,可以做到只错一个音,他宁可少活10年。
-
又或者是圣·桑,当作曲家在钢琴上工作,有时状态不好,错音就成片成片地出现……